分光光度法檢測電鍍液中氯離子的分析方案(深圳普分科技有限公司聯系人:肖生13802278793)
1 實驗部分
1.1 儀器與試劑
754N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;電子天平(萬分之一)
氯標準溶液10 μg/mL: 準確稱取干燥的氯化鈉固體1.648 0 g,用去離子水充分溶解后定容于1 L的容量瓶中,搖勻后,準確移取25 mL于25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。配置成10 μg/mL的氯標準溶液。
AgNO3 標準溶液0.1 mol/L:準確稱取干燥的AgNO3 固體4.246 7 g,用去離子水充分溶解后定容于250 mL的容量瓶中,配置成 0.1 mol/L 的AgNO3標準溶液,并儲于棕色瓶中備用。
CuSO4?5 H2O標準溶液0.1 mol/L:準確稱取干燥的CuSO4?5 H2O固體2.499 6 g,用去離子水充分溶解后定容于100 mL的容量瓶中,配置成 0.1 mol/L的CuSO4?5 H2O標準溶液。
HNO3溶液(1+1);乙二醇(不含氯離子);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,水為去離子水。
1.2 實驗方法
準確移取適量樣品溶液于25 mL容量瓶中,邊搖邊加入5 mL的乙二醇溶液,2 mL的AgNO3標準溶液,用去離子水定容,并用同樣量的Cu2+ 配制成基礎鍍液,準確吸取5 mL于25 mL容量瓶中,加入5 mL的乙二醇溶液,搖勻作為參比,用1 cm的比色皿在440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。
1.3 標準曲線的繪制
準確移取0.00、0.50、1.00、2.00、3.00、4.00 mL的氯標準溶液于25 mL容量瓶中,依次加入2 mL(1+1)的HNO3,5 mL的乙二醇溶液,2 mL 0.1 mol/L的AgNO3溶液,以相應的不加氯離子的試劑作空白參比,用1 cm比色皿于440 nm處測量吸光度,并繪制標準曲線。結果表明,氯含量在0~2 μg/mL 內符合比爾定律。其回歸方程為y=0.150 5 C+0.015 30(c為0.4 μg/mL),相關系數為r=0.999 8,按工作曲線斜率求算得其表觀摩爾吸光系數ε=1.3×105。
2 結果與討論
2.1 吸收光譜的測定
移取3 mL氯標準工作溶液置于25 mL容量瓶中,按照實驗方法操作,測定了氯化銀懸濁液對試劑空白的吸收光譜曲線,同時測定了試劑空白的吸收光譜曲線。結果表明,在小于400 nm的波長下,氯離子有很大的吸收,并且很不穩定,影響了測量的準確性,在大于480 nm的波長下,溶液的吸光度又很小,為了消除可見光區有色離子的吸收干擾,紫外光區試劑的吸收干擾,考慮到測定的靈敏度及體系的穩定性,選取440 nm處測定體系的吸光度。
2.2 酸度的影響
試驗表明,當硝酸(1+1)溶液的用量在1.5~2.5mL時,吸光度基本不發生變化。并且在2.0mL時,溶液的酸度和鍍銅液中的酸度大致相同,因此測定樣品時,無須準確調節鍍銅液酸度。為了保證標液的酸度與樣品溶液的酸度大致相同,本文在繪制標準曲線時硝酸(1+1)用量為2.0 mL,測定樣品時不再加酸。
2.3 AgNO3用量
按實驗方法,僅改變AgNO3用量,測定體系的吸光度。結果表明,當AgNO3用量在0.5~3.0 mL時,吸光度幾乎不變化,所以,在測量過程中,為了保證氯離子沉淀完全,加入AgNO3 2.0 mL。
2.4 穩定時間的測定
試驗表明,室溫下氯化銀膠狀懸濁液加乙二醇形成均勻混合物時,體系的穩定性增加,吸光度值20 min后達*大并在6 h內基本不發生改變。所以選定在室溫下顯色25 min進行測定。
2.5 乙二醇用量
試驗表明,當乙二醇用量大于3 mL時,吸光度*大且基本不發生變化,本實驗選用乙二醇用量為5 mL。
2.6 鍍銅液中其它成分對測定的影響
在不加掩蔽劑的情況下,考察了下列離子與1.2 μg/mL的Cl共存時的干擾情況, 當測定結果的相對誤差小于5% 時,下列離子的*大允許量為:Fe3+(50 mg)、Co2+ (40 mg)、 K+(46.4 mg)、Cu2+(30 mg)、 Ni2+(29 mg)、Na+ (26 mg)、SO2 (150 mg) 、Ca2+(18 mg)。在測定時把樣品稀釋10倍,而稀釋后的酸性鍍銅液中Fe3+、Co2+、K+、Cu2+、Ni2+、Na+、SO2、Ca2+的含量不會超過上述允許含量,所以允許量的常見離子對測定無干擾,不影響實際鍍銅液中微量氯離子的測定。
3 樣品分析
準確液取一定量稀釋10倍的鍍銅液于25 mL容量瓶中,按實驗方法1.2進行測定。